2018年4月3日出版的《人民日報》刊發(fā)了由朱萍撰寫的書評《文本與心靈的撞擊》,向讀者推薦了我社新書《我見紅樓多嫵媚》。
朱萍介紹《我見紅樓多嫵媚》一書匯集了立足于文本細讀的《紅樓夢》賞析性文章,以及由此引發(fā)的人生領悟,認為《我見紅樓多嫵媚》對《紅樓夢》的解讀貼近文本,貼近心靈,貼近事理,即使專業(yè)學者讀來也不無裨益。她評價《我見紅樓多嫵媚》對《紅樓夢》而言有傳播之功,對讀者而言有接引之力,值得一讀。
書評全文如下:
文本與心靈的撞擊
——讀《我見紅樓多嫵媚》
朱萍
一直以來,《紅樓夢》深入學術領域,成為被賦予微言大義的高文典冊,但立足于文本細讀的《紅樓夢》賞析性文章,以及由此引發(fā)的人生領悟,卻更符合小說的本質(zhì)和傳播規(guī)律,也更符合小說作者的寫作目的。林梅朵《我見紅樓多嫵媚》(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)一書,對《紅樓夢》的解讀貼近文本,貼近心靈,貼近事理,即使專業(yè)學者讀來也不無裨益。
聽此書作者說過她閱讀《紅樓夢》的經(jīng)歷和感受:“覺得紅樓中的人物沒有不可憐的,拿起紅樓就有一種眾生皆苦的滋味?!币徊亢脮?,作者將心中的慈悲凝聚在人物塑造中,敏感的讀者充分領悟到這種慈悲。若還有讀者尚未充分領略到,解讀者的文筆就派上了用場。解讀者心懷慈悲,對書中人,也對書外人。林梅朵立足于文本細讀,下筆時胸中有讀者,娓娓道來,通過解讀《紅樓夢》中人和事,將自己體驗與領會的世間百態(tài)與讀者分享。故在某種程度上,此書對《紅樓夢》而言有傳播之功,對讀者而言有接引之功,善莫大焉。
此書中,作者的關注點在“夢中人”和“書中事”。細致熨帖地把握人物心理脈絡,是全書的基調(diào)?!皦糁腥恕睆奈⒂^角度觀照單個人物:第一篇《妙玉:清高的底色是自卑》,對人物的乖張言行進行精細的心理解析;《寶釵:她從不提修行》深入領略寶釵的內(nèi)心;《尤三姐:“情小妹”豈止死于情?》從整體人生道路選擇的宏觀角度看待尤三姐之死;《小紅:逆境如塵,我將它踩在腳下》《賈蕓:你吃的苦,會鋪成腳下的路》這兩篇,彰顯底層之人成功逆襲必備的心理素質(zhì);《春燕:小丫頭有大智慧》細細解說不起眼人物的大智慧和掌控人生的能力?!皶惺隆睆闹杏^角度觀照群體人物:《那些黛玉的“影子”們》認為曹雪芹通過多寫晴雯等影子人物,反復渲染、凸顯林黛玉形象,可看出曹雪芹對黛玉形象的偏愛,言之成理;《三個“二木頭”》將迎春、王夫人、尤二姐并論,讀之醇醇有味。
林梅朵的語言已經(jīng)形成自己的特色,又因為眼光獨到,所以時常有警句。如:“她不提修行,更不出家,卻早已‘蓮塘無主自開花’?!?《寶釵:她從不提修行》)又如:“一場占花名恰似賈府微縮的命運,在熱鬧中恣意歡笑著,正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,卻忽然就散場了。嘆息之中唯一慰藉的是,她們曾以最美好的姿態(tài)存在過。”(《那一場“占花名”》)體會深刻,有著悲天憫人的感覺。
在曹雪芹的時代,寫小說無助于科舉,無益于謀生。曹雪芹傾注數(shù)十年的時間、精力、心血,乃因“有動于衷”,如鯁在喉,不得不奮筆書寫對人生、對社會、對人性的認知、感悟、眷戀。同樣,林梅朵對《紅樓夢》的賞析性解讀文字也源自“有會于心”,不得不寫,書中文章不是成于一時一地,而是多年來的生命積淀。
這樣的文字,才能傾注寫作者的生命體驗,才能打動閱讀者的心靈??陀^的世界中,有這樣一些文字慰藉心靈,或許就是文學的魅力和生命的幸運。